查看原文
其他

百年百词学党史④——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

百年百词学党史





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

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是1930年毛泽东给林彪的信中,所用的一句形容中国当时革命形势和前途的话。在长期游击斗争中,红四军内一些人对“红旗到底能打多久”产生了怀疑,林彪便向毛泽东写信表达了困惑。毛泽东在复信中表示:“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:‘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’,这就是说,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,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。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,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。”从此,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阐述。

1930年1月5日,经过深思熟虑的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长达六七千字的回信(后改题为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)收入《毛泽东选集》第一卷)。毛泽东巧妙而又恰到好处地用中国的一句老话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”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,指出,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,很快就会燃成烈火。革命的力量虽然小,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。他断言: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、农民暴动、士兵哗变、学生罢课的发展,就知道这个“星星之火”,距“燎原”的时期,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。毛泽东的回信在全党全军中产生了很大影响,他对中国时局以及革命形势的分析提高了党员和战士的认识,坚定了全军对于革命必胜的信念。





一起学党史

伴随着帝国主义的商品侵略、中国商业资本的剥蚀和政府的赋税加重等项情况,便使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更加深刻化,即地租和高利贷的剥削更加重了,农民则更加仇恨地主。因为外货的压迫、广大工农群众购买力的枯竭和政府赋税的加重,使得国货商人和独立生产者日益走上破产的道路。因为反动政府在粮饷不足的条件之下无限制地增加军队,并因此而使战争一天多于一天,使得士兵群众经常处在困苦的环境之中。因为国家的赋税加重,地主的租息加重和战祸的日广一日,造成了普遍于全国的灾荒和匪祸,使得广大的农民和城市贫民走上求生不得的道路。因为无钱开学,许多在学学生有失学之忧;因为生产落后,许多毕业学生无就业之望。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,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惶惶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,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。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,是怎样不可避免,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。

“星火燎原"的话,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。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、农民暴动、士兵哗变、学生罢课的发展,就知道这个“星星之火",距“燎原"的时期,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。上面的话的大意,在去年四月五日前委给中央的信中,就已经有了。那封信上说:

“中央此信(去年二月七日)对客观形势和主观力量的估量,都太悲观了。国民党三次‘进剿’井冈山,表示了反革命的最高潮。然至此为止,往后便是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,革命潮流逐渐升涨。党的战斗力组织力虽然弱到如中央所云,但在反革命潮流逐渐低落的形势之下,恢复一定很快,党内干部分子的消极态度也会迅速消灭。群众是一定归向我们的。屠杀主义固然是为渊驱鱼,改良主义也再不能号召群众了。群众对国民党的幻想一定很快地消灭。在将来的形势之下,什么党派都是不能和共产党争群众的。”

——毛泽东 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(1930年1月5日)


往期精选




编辑丨毛秋怡

文字图片均来源于网络

联系方式丨18367418795/698795

【校团委新闻中心】出品

喜欢的话给团团点个“在看”叭~  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